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第一屆探索營順利結束!!感謝各位志工!!


台灣青年知識網路學會主辦,
創知網擔任協力社團的第一屆探索營活動,
從7/12活力展開,於7/14下午閉幕式畫下完美的句點。
從四月開始,創知網與學會開始進行探索營計畫的討論,
五六月份招募志工,與志工見面並一同作場地探勘,
舉辦行前工作坊,其間也動員了來自六所不同學校的志工─
感謝每一位夥伴的支持!
謝謝創知網幹部們-台大的馨儀 政大的佑霖與儒逸
感謝北區志工-
政大 郁珊 雨婷 燕玲 弘佑 寬穎 秋芳
台大 曙萱 珮甄
台科大 奕瑄
東吳 韶玲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 冠璋
還有兩位從台中惠文高中前來--青青(枋青)與亮亮(亮瑩)
謝謝每一個人的努力與支持 : )
大家辛苦了!!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住帳篷名單

露營G8
許韶鈴
葉曙萱
江珮甄
賴寬穎


露營G9
劉秋芳
李奕瑄
黃郁珊

露營G10
賴燕鈴
洪雨婷
林枋青


露營G11
林亮瑩
陳儒逸
黃馨儀

露營B5
賴冠璋
康弘佑
柯佑霖

0711工作坊 提醒


0711工作坊記錄
**提醒帶水
**提醒搭帳篷的事情
**注意小朋友補充水分以及中暑問題

7/12
1. 南3門 早上八點集合/大約十點半到
2. 中午小朋友會陸續開始報到
3. 搭帳篷&暖身活動---要協助小朋友搭帳篷
4. 始業式
5. 英文課程(老師+兩位外籍志工)
6. 探索教育(紅螞蟻會負責)
7.. 六點晚餐/志工們學校供餐/小朋友自己試著炊事
8. 音樂會(記得hold住小朋友的躁動XD)
9. 觀星在操場上
10.夜宵/盡量哄睡他們
11.輪班守夜/讓小朋友起床找得到人

7/13
1. 六點半起床
2. 早操活動(起床--吃早餐之間)--預計八點吃完早餐
3.
(1)蜂采館
到(2),(3)點會分成兩大隊
(2)宜蘭酒廠
(3)設治紀念館
====================
4. 中午合菜 宜蘭道地食物
5. 傳藝中心(90分鐘)
6.. 外澳海邊(3點半開始)
7. 回國小後就要煮餐
8.. 晚上晚會志工要一起推出一個//要指導小朋友生一個表演
9. 結束後就洗澡 晚間規定依舊

7/14
1.一樣早起時間
2.志工先早起拔營//再協助小朋友拔營
3. 英文課程在拔營結束後
4. 10點預計到北關農場//參觀螃蟹博物館//製作貓耳朵(風味餐)
5. 農場結業式//會有簡單的頒獎之類的(交換禮物)
6. 志工服務證明會當天發放
7. 北區志工搭下午的電聯車回台北

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

第一屆探索營志工分組名單

**標粗體為創知網招募之志工


黃柏蒨,蘇珮鈞,楊玟祺,黃馨儀,黃郁珊

魏僑,吳岱霓,張維欣,賴冠璋,賴燕鈴

郭芳妤,洪紹文,李欣霈,江珮甄,李奕瑄

伍致穎,王馨慧,蔡佳穎,許韶玲,柯佑霖

林枋青,林亮瑩,康弘佑,陳儒逸,洪雨婷

Maria, Ching,葉曙萱,劉秋芳,賴寬穎

行前重要通知!!! 一定要看噢!!!

關於探索營創知網有幾件事情要再提醒大家喔~

1. 探索營行前工作坊
時間: 7/11(五) pm2:00
地點: 政大樂活館3樓會議室(不知道的人1:50在政大大門口集合喔~)
預定行程:
2:00-2:15 歡迎大家 拿衣服 繳300元
2:15-3:00 介紹探索營 探勘分享 注意事項說明
3:00- 問與答

2. 探索營的營手冊7/12當天會發紙本

3. 探索營應帶物品
換洗衣物兩套, 盥洗用品(牙刷 牙膏 毛巾 洗髮精 沐浴乳...等),
薄外套, 雨具, 健保卡, 晚上蓋在身上的浴巾,
環保餐具(碗, 環保筷 水杯), 個人藥品, 手電筒, 防蚊液,
筆記本和筆, 防曬乳, 拖鞋, 50元小禮物
*毛巾是要幫小朋友在去玩海邊的時候擦的 多帶一條吧
*吹風機有的人也請多多益善

4. 營隊期間第一天和第三天穿GYSD紫色的衣服
第二天穿YKN的衣服
(GYSD衣服7/11發放 YKN衣服7/12當天發放)
*請寬穎同學自行攜帶自己的YKN衣服-->沒有多準備你的喔!

5. 餐點部份志工們是吃學校煮的
但是小朋友要自己煮
志工必須分批去協助自己小隊的小朋友

6. 第二天外出的行程
麻煩志工要看好自己小隊的小朋友
並且協助他們完成學習單
唯一注意的是外澳海灘的部份
下去之前要換拖鞋 上來之後要擦乾才能上遊覽車

7.
7/12集合時間地點 時間: am.8:00
地點: 台北車站南門(面對新光三越的那個門)
交通方式: 搭火車到龜山站 然後步行至梗枋國小
*請大家不要遲到 不然會搭不上火車
*緊急聯絡請找柯佑霖

8. 緊急聯絡人
台灣青年知識網路學會執行長: 李旻俐
紅螞蟻工作坊團長: 蘇宏明
政大創意知識服務網: 柯佑霖 黃馨儀


有問題歡迎大家提問喔期待與大家的相見^^
創知網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文史資訊]宜蘭外澳海灘 (by志工寬穎&秋芳)

位於宜蘭縣頭城鎮內的外澳海灘,地勢平坦,風景優美,更可以遠眺龜山島,是個相當有特色的沙灘。同時,它更是近年來相當熱門的衝浪地點之一,到了夏天,許多的衝浪好手便會成群聚集在這,享受逐浪的快感。除了衝浪活動外,滑翔翼和飛行傘等眾多海上休閒活動也在此處發展的相當良好。不但如此,宜蘭縣所推出的「2008宜蘭國際蘭雨節」,也以這片沙灘作為許多活動的地點,來推廣宜蘭當地的特色,打造臺灣北部地區的海洋遊憩重鎮。

Locating in Toucheng, Yilan County, Wai-Ao beach is a special beach since it has a beautiful scenery and flat terrain, and not far from the coastline we can even see Turtle-mountain Island standing. Also, it is a popular surfing place in Taiwan recently. When summer comes, many surfers will come and enjoy their surfing there. At the same time, other water entertaining activities like sea paragliding also develop well there. It is really a flourishing sea scenic spot.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popularize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Yilan, now the “2008 International Yilang-rain festival” holding from Yilang government takes Wai-Ao beach as one of the sites for many interesting activities as well. The government trie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unique scenery and this festival to build a whole new sea entertaining spot in northern Taiwan and to abundant the resources of tourism in Yilan.

-------------------------------------------


外澳海灘
外澳海灘,又名烏石港北提海灘,位於宜蘭縣頭城鎮內。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小型沙灘海灣,長約600公尺,寬約130公尺,因為這片沙灘平緩而綿長,是初學者練習衝浪的最佳場地,因此近年最熱門的新興衝浪基地之一,每逢夏天的假日,都有上千名衝浪愛好者湧到這裡,盡情享受逐浪的快感。 除了夏日的衝浪也有著滑翔翼跟飛行傘的活動,儼然是北部的休閒海洋中心。

外澳海灘基本資料介紹
海岸的分類有許多種,若以形貌特徵來分,可將海岸分為侵蝕海岸和堆積海岸。宜蘭平原因有蘭陽溪和其他較小溪流帶來沙泥的堆積,所形成的海岸是一個堆積海岸,這個堆積海岸最南端為蘇澳的岳明新村,最北端為頭城的烏石港,烏石港以北,只有規模較小、零星分佈堆積海岸,外澳的沙灘海岸即是其中的一個。外澳海灣缺乏大型河流的輸沙作用,但外澳海灣卻有沙灘的堆積。從海岸工程的學理來看,海岸邊突出的地形受到海浪的衝擊較大,會產生侵蝕作用,相反的,在內凹的地方,水流速度較緩和,較容易產生堆積作用,外澳海灣沙灘內凹的深度可達約300公尺,因而得以形成堆積海岸。此外,宜蘭灣的海流作用有機會將南邊的蘭陽溪或北邊的大溪自宜蘭平原帶下來的沙泥,堆積在外澳海灣一帶。


外澳的沙灘海灣面積曾經比現在還大,當地耆老表示,數十年前的海灘寬度比現在寬100公尺以上,果真如此,其面積可能與大溪的蜜月灣相差不多,不管耆老所言真實性多高,整個宜蘭平原沙岸近數十年來不斷的後退是不爭的事實。美麗的沙灘海岸提供人們散步、游泳、衝浪、垂釣等多方面的海上活動,越來越多的飯店和民宿駐進海灘,隨著海洋休閒事業的蓬勃,沙灘流失問題也慢慢浮現,沙灘流失問題不但影響人們海岸的活動範圍,也可視為國土的流失,是很值得國人和政府重視與再思考的問題。


2008宜蘭國際蘭雨節
談及區域氣候,古諺有云:「竹塹多風,蘭地多雨,諺謂竹風蘭雨」」。蘭陽平原在蘭陽溪的滋潤下而生,終年豐沛的雨水,為宜蘭供應充足的水,讓宜蘭成為全國唯一不需水庫的地方,也因為雨水,讓宜蘭有聞名全台的千年檜木林及豐富的自然景觀。宜蘭為雨水所孕育,然而以觀光業產業主軸之一的宜蘭也受為雨水之苦,宜蘭政府以「竹風蘭雨」的「蘭雨」出發,推出「2008宜蘭國際蘭雨節」,用雨作出發,與宜蘭生活、文化緊密結合,讓宜蘭的雨不再是觀光發展的阻力,讓雨水成為賣點而非障礙!


蘭雨節可分成武荖坑冒險園區、冬山河夢幻園區及頭城海洋文化園區三個活動園區,分別代表宜蘭的山、河、海。並也以此呼應宜蘭雨水的循環:從冬山河流域的上游武荖坑(山)沿著冬山河(河)一直延伸至頭城海濱,直達外海的龜山島(海),自山巒匯聚經河流回歸大海的自然循環,宜蘭的雨串連了宜蘭三種不同的美麗風情。頭城海洋文化區以烏石港到外澳海灘為主,這區規劃以海灘、海上活動為主。在「頭城烏石港區」有海洋市集、歡樂城、極限運動體驗、海堤塗鴉、海堤咖啡還有另類搶孤可體驗傳統活動的樂趣。「港澳遊憩區」則有活力沙灘舞台、沙灘排球、叢林漆彈、飛行傘、衝浪、沙雕教學,更規劃了樂團表演等精彩活動。


一談及海邊度假,大家所能想到的只有南部墾丁,事實上,宜蘭所擁有的101公里綿延美麗的海岸線以及豐富多元的海洋資源一直為人所忽略。這次蘭雨節中的頭城海洋文化園區目的就是將烏石港以北海岸線,打造成臺灣北部地區的海洋遊憩重鎮,除了南墾丁的陽光沙灘,北頭城也能有蘭雨海洋,形成「北頭城、南墾丁」的新氣象。


龜山島
當火車一出草嶺隧道,就可看見浮出海面的龜山島,據說只要近海沒有遮蔽物的阻礙皆能夠遙望龜山島,很幸運的,漫步在外澳海灘,除了海天一色的美景,也能同時遙遙眺望龜山島的風情。這座貌似烏龜的小島,這座龜山島在大海中大海載浮載沉,,龜山島曾經守望噶瑪蘭先民墾拓蘭陽並與宜蘭人長年相伴,因此宜蘭人與龜山島情感極其深厚。龜山島與宜蘭人緊密的關係與情感與值得我們更進一步瞭解這座身為蘭陽人精神和地理上的指標的島嶼。


龜山島,原名龜嶼、龜山嶼。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里處,是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因其形似浮龜而得名,全島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1.7公里,面積只有2.8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0公里。龜山島地質屬火山地帶,龜尾安山岩或石英安山岩之火山。島上巉崖峭壁,溫泉湧出,並有山巒、海蝕洞、湖泊、冷泉,特殊崖生植物及豐富的海洋生態,海水沖蝕、潮起潮落,美不勝收。


龜山島附近海域漁業豐富,早年附近漁民出海時,總憑著俗諺:「龜山戴帽,大水浩浩」來決定出海的作業方向。除了漁民之外,龜山島也是所有宜蘭人的氣象觀測台,因此宜蘭有一句俗諺:“六月看山頭,慢冬看海口;龜山若戴帽,大雨就來到。”——當龜背上雲霧重重,就預示天氣即將轉壞。


在宜蘭人的心目中,龜山島就像一座活的島嶼,這只頭朝東南、尾向西北的大海龜,不但嘴會吐煙、尾會擺動,左右兩側還各有會划水的「爪」 ,老一輩的居民甚至還會告訴大家,這只大海龜會「轉頭」,因此,有關其“身世”的傳說,也就多采而豐富。


傳說當年鄭成功率軍途經此地,突遭一隻大母龜攻擊,鄭成功一怒之下,拔箭將它射傷,母龜逃至海上化作龜山島,島的西南方另有一座小嶼,初一、十五潮差較大時浮出海面,名為龜卵嶼,據傳就是巨龜產下的卵。也有人說龜山島原本是海龍宮裏的龜將軍,因和龍王之女噶瑪蘭公主私戀,觸怒了龍王。龍王盛怒之下遂將龜將軍變作龜山島,公主則化為蘭陽平原,令朝夕遙遙相對,永無相會之日。這段故事不但為蘭陽人所津津樂道,在今年蘭雨節更將這段淒美的浪漫故事予以歡樂轉化,讓龜將軍與噶瑪蘭公主成為蘭雨節的最佳活動吉祥代言!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文史資訊]設治博物館



宜蘭設治紀念館 The Museum of Yilan Government History
成立 1997.12.14
宜蘭設治紀念館的前身是歷任地方首長的官邸。這棟見證百年宜蘭政治發展的官邸,融合日本木造房舍與西洋古典建築形式,為全台首座由官邸整建的紀念館,將歷經清治、日治與國府時期「設官治理」的宜蘭設置史,以博物館的嶄新姿態,呈現給大眾。內部陳列的東西主要涵蓋了三個時期的文物史料,第一是清朝的噶瑪蘭廳時代、第二是日治的宜蘭廳時代、第三則是光復後迄今的宜蘭縣時代。


一、誕生與取名
這座具百年歷史的官邸,是由日治時期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所建造的,當時特地從日本東京請來木匠及庭園設計師。之後,這座宅第自然而然成為往後地方首長的官邸。百年的官邸會老舊,地方的首長會交替,但庭園中栽種的樹苗卻一天一天的長大,由花木扶疏到成林成蔭,其中兩株老樟樹更顯得老當益壯,依舊老 氣橫秋地挺直腰、吐綠芽,讓人讚嘆!一九九七年隨著縣府搬遷,同位於南門地區的官邸,因面臨都市開發,隨時有被拆除的可能性。眼見成林老樹即將消失於怪手 之中,前縣長游錫思索著如何保留此片老樹林,若僅僅立個「宜蘭縣珍貴老樹」的牌子,似乎無濟於事。於是彙整專家學者與地方人士的意見:老樹加上官邸,保留 修復為「宜蘭設治紀念館」了。

  取名「設治」,是「設官治理」之意。宜蘭遲至一八一二年(清朝嘉慶十七年),方由大清帝國設廳任官。再歷經日治、國府時期的統治,對於宜蘭的人民與土 地、政經與社教,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官邸,做為歷代地方行政首長的居所,自然有其歷史上的象徵意義,加上其特殊的建築風格以及雅緻的庭園景觀,就在一 九九七年三月開始依原樣進行整建,同年十二月十三日落成啟用。


二、建築風格與庭園景觀
  本館占地約八○○坪,建築面積約七十四坪,它融合了日本木造房舍與西洋古典建築的形式,是一棟和洋混合式的建築。傳統和式的內部格局,展現出日本居家 的輕盈精巧;外觀上更可看到特有的雨淋板及日式屋瓦。洋化造型則以會客室為代表,厚實穩重的磚牆構造,搭配比例瘦長的窗戶及室內天花板的雕花,更顯出其豪 華與氣派。
  庭園景觀的最大特色為枯山水、枯石流。枯山水,以沙代海,以石代山,模擬山水風景。簡樸的造型與單純的色調都是刻意安排的,不僅僅是一個庭園物象,更具備宗教與美學的意涵。枯石流則是近代日式庭園的特色,以一致而且有方向性的岩片排列成水流狀,在園內起源於枯山水,蜿蜒流過竹林,而匯入汪洋(牆邊水池),其間並有拱橋跨越,更顯得恬靜幽雅,是沈澱心靈的好地方


三、空間配置及展示內容
其空間配置及展示內容,介紹如下:
◎簡報室   
本館特別製作「歷史空間保存與活用」之多媒體解說系統,透過影像及旁白,讓觀眾彷彿置身於歷史現場,在尾聲時,更拋出歷史空間反思的議題。
◎展覽區   
在設治展方面,以圖像與文字,配合文物史料,展示宜蘭設治近兩百年來的歷史、社會、文化變遷。主題包括:宜蘭縣的誕生、誰主浮沈、官民之間、皇天后土、經世濟民。
◎特展區   
展出修復前後的照片、房舍模型測繪圖,以及各類屋瓦等構件,先後對照,記錄官邸重生的過程。
◎原狀保留區   
為了呈現當時的建築風貌,本館的南側以原狀展示,同時在天花板上留出一隅,可以直窺屋頂的木架結構。
◎舊城漫步
運用新舊照片及相關史料的比對,製作宜蘭舊城的推想模型,以燈號標示出重要地點,讓有興趣的參觀者,可就近實地踏勘。
◎南門林園歷史空間
宜蘭舊城為蘭陽平原的政治文教中心,其中南門地區又為日治時期的機關所在,南門外官舍群,佔地廣闊、規模宏大,從1907年的<官舍增築配置圖>中可知有獨 棟式官舍3棟、雙拼式官舍7棟。隨著宜蘭縣政府南遷,本區改為住商混合區,並規劃南門林園保留區內的原始植栽與歷史空間。經過修復,本區舊監獄門廳、舊主 秘公館、舊校長宿舍,均被賦予新生命,成為縣內重要的人文空間。

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0712~0714 探索營預計行程規畫

標橘色的地方為可能會作調整的行程!!
========================

第一天
06:00~13:00
蓄勢待發
13:00~13:30
報 到
13:30~14:00
相見歡
始業式
14:00~15:00
天涯英文課程A
15:00~17:30
探索課程

17:30~19:00
晚餐、交誼
19:00-19:30
暖身活動
19:30~20:30
小聯盟
音樂會
20:30~21:00
觀星活動
21:00~~21:30
星空夜語
就 寢


第二天
07:00~07:30
起床~盥洗
晨間活動
07:30~08:30
早餐
08:30~09:00
~10:30
抵達
設治博物館,酒廠等
10:30-11:30
~12:00
抵達
蜂采館

12:00~12:40
宜蘭風味餐、
交誼
12:40~13:00
~15:00
抵達
傳藝中心
15:00~16:00
~017:00
前往蘭雨節
踏浪
17:00~17:30
抵達
梗枋國小
17:30~19:00
晚餐、交誼
19:00~20:30
營火晚會
20:30~21:30
星空夜語
21:30 ~~
就 寢


第三天
07:00~07:30
起床~盥洗
晨間活動
07:30~08:30
早餐
08:30~09:00
拔營
前往北觀農場
09:00~10:00
天涯英文課程B
10:00~12:00
農場體驗DIY
12:30~13:30
DIY餐、
交誼
13:30~14:00
結業式
與韓國夥伴
say good-bye
合影留念
14:00-15:00
農場體驗結束

互道珍重
啟程

第一屆探索營要準備的東西

換洗衣物二套
盥洗用品(洗髮精、沐浴乳、牙膏、牙刷、毛巾…等)
薄外套

雨具
*健保IC卡
*睡袋(浴巾)

環保餐具(碗、筷…)

*個人常用藥品
手電筒

水壺
防蚊液
筆、筆記本

=====================================
另外,是針對營隊行程會用到的東西所作的提醒~~
大家也別忘了準備唷!!

1.睡袋部份:由於會很熱 不建議攜帶睡袋 建議帶浴巾當小被子蓋在身上就好(到時地面會鋪墊子)
2.請大家準備50元以內的小禮物 第三天會有一個交換禮物的活動
(大家可以發揮巧思 自己做卡片也很ok喔~ 想想什麼東西可以代表自己!)
3.第二天要去外澳海灘 請大家記得攜帶"拖鞋"
4.也是因為要去外澳海灘 請各位志工們多準備一條"毛巾" 到時候小朋友濕了幫他們擦一擦再上車
5.請方便攜帶吹風機的人幫忙帶吹風機喔(這部份就請多多益善啦~)

[文史資訊]蜂采館 (by志工枋青&亮瑩)




台灣唯一以蜜蜂生態為主題的博物館,就在宜蘭。這樣的概念是源自於2001年宜蘭綠色博覽會,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展覽館。而蜂產品以此方式銷售,創下了佳績,引發黃東明先生開設此館,作為長期經營。蜂采館順應休閒遊憩趨勢,結合本身具產業特色、生態保育、蜜蜂文化之優勢,整合地方產業及文化資源,以創新思考模式創意行銷及永續經營觀念,將蜂采館定位朝向為具人文精神、產業特色、教育體驗、社區關懷、生態資源保護、休閒遊憩全方位具知識及文化創意產業內涵的地方文化館。

Bee Family is the only Bee Ecology Museum in Taiwan. Conception of Bee Family originated from 2001 Yilan Green Exposition, 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exhibition in the exposition. Sales of bee product achieved in this manner created never before good performance. The phenomenon inspired Mr. Huang Tung-Ming to establish a standing honey bee ecology museum. Bee Family followed leisure and recreation trend, combined with advantages in the industrial feat,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and bee culture. A long term development plan is scene to integrate loc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o develop local culture leisure industries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ustain operating concept, the Bee Family is positioned to embrace humanity, industrial features, education and experiencing, community care, ecology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to build a knowledge and culture creative content local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
經營理念---優質農業 健康台灣Quality Agriculture Healthy Taiwan
秉持著熱愛農業與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更為提升養蜂產業的競爭力,一群蜂農在宜蘭縣政府及農會輔導下,於民間84年成立專業的養蜂產銷班,雖然一路走來會很辛苦,但他們很感謝小蜜蜂辛勤的採蜜、感謝台灣孕育著取之不竭的天然資源、感謝許多人的幫助而成立採蜂館,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蜜蜂的生態。
多年來致力於將傳統養蜂業提升為體驗式農業,將展館定位為朝向為具人文精神、產業特色、教育體驗、社區關懷、生態資源保護、休閒遊憩全方位具知識及文化創意產業內涵的地方文化館。無畏於加入WTO後的競爭威脅;他們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朝著優質、安全、休閒、生態的農業政策方向發展,更不斷以創意思考為基礎致力於各項顧客價值的創新。
其實,全國經營績效卓著的農業經營者眾多,每個成功的背後都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他們相信而且堅守自己的理念,秉持「優質農業、健康台灣」的精神,並且自我期許能繼續的創新,發揮台灣本土農業地方特色與創意,迎接任何的挑戰。


◎社會關壞
蜂采館自成立以來,創辦人黃東明先生一直深深期許養蜂人家企業責任即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在環境保育概念下不使用塑膠材,開辦蜜蜂生態講座、養蜂技術實務講座,宣導農民、社區居民蜜蜂與大自然植物授粉的重要關係,並協助養蜂技術、農業技術學術研究等。
蜂采館年年配合宜蘭縣政府各單位辦理活動,如國際童玩節活動,接待外國表演團體及外賓、大使到館參觀以提升宜蘭國際形象。養蜂人家也非常注重文化承傳,長年辦理中小學生蜜蜂生態校外教學,用專業將蜜蜂生態文化給學子們貼進大自然的學習,也廣召弱勢團體免費校外教學以回饋社會。

地球上約有 25000 種開花植物,其開花授粉與動物有著密切關係。其中可供食用的約有 3000 種,廣泛種植的約有300 種,蟲媒花植物包括果樹、蔬菜、花卉及其他特用作物等。

穿花度柳飛如箭,粘絮尋香似落星。
小小微軀能負重,囂囂薄翅會乘風。

         作者 詠蜂 明. 吳承恩

  

小蜜蜂全身沾滿花粉在花叢中穿梭的同時,也為一朵朵的小花當作傳播花粉的媒介,植物們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供人類食用,例如宜蘭地域有名的上將梨、哈蜜瓜…等。他們為了營造一個更接近自然生態的環境,除了周邊種植景觀植物外,闢有一片蜜粉源植物區,依適合季節種植植物開放參觀,讓大家更加貼近蜜蜂與花。

◎蜂富人生
早在五千萬年前,蜜蜂就己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比人類還要早出現,經歷了滄海桑田、環境巨變,許多的生物早因為無法生存而從這個世界上被淘汰或瀕臨滅種,而蜜蜂卻頑強地一代一代生存下,造就了牠種族的延續與發展,生物學家們觀察發現,蜜蜂在早期的化石與現今相比,體型與外觀都沒有很大的改變,這不禁讓人佩服蜜蜂牠強韌的生命力。
古老的人類文明開始,也創造了絢麗的蜜蜂文化,人類從單純的取食蜂蜜開始,進而發現蜜蜂除了帶回蜂蜜,還有許多豐富的食物值得人類取食與利用。例如高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花粉、蜂王專食的蜂王乳、保護巢房的抗菌物質—蜂膠、製作蠟燭或化妝品用的蜂蠟以及蜂毒、蜂蛹…等,幾乎蜜蜂全身上下都是寶,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
時至今日,人們不再只是重覆簡單的取食行為,透過蜜蜂生物學的研究,發展出一套馴養蜜蜂的方式,透過管理可以控制蜂產品產值,甚至靠蜜蜂授粉的能力幫助周邊農業提高產量。蜜蜂本身的可利用性、可觀察研究價值,以及出現於千萬年前的驚人身世,讓牠成為幾個世紀以來百萬種昆蟲中,與果蠅並列為最受學者熱衷研究的昆蟲。



◎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師
工蜂建築巢房是不需要任何精密的測量工具,只憑著自已短小的身體以及驚人的體力,建造出每一個大小相同的六角柱形巢洞,就像整齊劃一的城市,為什麼小蜜蜂們要選擇六角呢? 數學家們研究,六角形除了可以邊對邊互相接合不浪費空間
之外,是比之其他形狀可以最省材料卻建造最大面積的形狀!
生物學家們研究,蜜蜂要興建巢房的原料,是來自於15日齡的青年蜂腹部蠟腺所分泌的一片片蠟鱗,經蜜蜂用口器咀嚼柔軟,再將之一點一點拼揍上去。而蜜蜂如果要分泌蜂蠟必需在蜂蜜充足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平均1公斤的蜂蠟要消耗3.5公斤的蜂蜜,而蜜蜂要採集1公斤的蜂蜜是非常辛苦的,必需以接力的方式繞行地球約8.5~11圈,由此或許可以解釋蜜蜂們為什麼在節省建材及充份利用空間上的堅持了。
古人屈原曾說:「蜂蟻微命,力何固?」蜜蜂與螞蟻生命雖然微小,聚集在一起的力量卻是如此強大, 更令數學家們驚奇的是,蜂蜜放在與地面平行的六角柱狀巢房裡,在地心引力的引力下竟然不會流出來,是不是蜜蜂在蜂巢上動了什麼特別的機關?這些問題讓我們體會到蜜蜂世界的奧妙。



甜甜的蜂蜜是許多人的喜愛,但現在蜂蜜不單單只是拿來食用的甜品,蜂蜜也可以製作成許多具有營養價值的食品,對於人體的身體健康也是也很大的幫助。
而蜜蜂的功用也不只有採蜂蜜,蜜蜂還會將採集到的樹脂物質與其唾液混合後,會產生一種黑褐色像柏油一般的膠狀物質,這膠狀物質就稱為蜂膠。蜂膠「Bee Propolis」,在希臘文中是「都市捍衛者」的意思,因為蜂膠具有蜂巢防禦外來的入侵者及感染病菌擴散的功用。經學者們多年研究分析,蜂膠中含有益人體的物質,是人類保健或醫療上不可或缺的一種天然要素,因此蜂膠也常拿來當作保健身體的食品。
雖然蜂針是蜜蜂用來攻擊敵人的工具,但蜂針其實也可以拿來治病。就像在韓劇大長今當中,長今曾因味覺喪失,而發現蜜蜂的針也可以拿來當做針灸。其實蜂螫治病是一種以毒攻毒之民間療法,將蜂螫與中醫針灸經絡穴位相結合以擴大應用範圍,稱為蜂針療法。


最近宜蘭地區數百萬的蜜蜂消失,學者認為可能和全球氣候的暖化有關,並且希望這一大群蜜蜂的消失只是一件個案,因為這個危機可能滅絕依賴蜜蜂授粉的農作物,將會對生態系有嚴重的影響。
蜜蜂辛勤的工作,為自然界中的花傳播花粉,使植物結出豐碩的果實和種子,促進了植物多樣性的形式和發展,所以我們應努力的保護蜜蜂,為生態作一份努力。

[文史資訊]宜蘭酒廠 (by韶玲)




酒廠歷史
宜蘭酒廠歷史悠久,前身為宜蘭士紳林青雲先生等34人於1910年民國前2年所創立。後經日治、專賣到現在的宜蘭酒廠。宜蘭酒廠現址即是林青雲先生草創「宜蘭製酒公司」的地方。
古稱宜蘭為蛤仔難、噶瑪蘭或甲子蘭,酒文物館以甲子蘭為名,除凸顯酒廠歷史之悠久,也藉此推廣酒廠以甲子蘭為註冊商標之產品。酒館由舊材料倉庫所改建,有老建築的特色。『宜蘭製酒公司』、『宜蘭製酒株式會社』、『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宜蘭酒廠』、『台灣菸酒公司宜蘭酒廠』,在一連串名稱的更迭中,台灣過往的歲月,也似乎歷歷眼前,在這個充滿歷史氣息與軌跡的空間裡,不僅可以看到製酒行業的轉變,也可以見證台灣的發展與演變,可以緬懷、省思、更觸動一份深藏內心的悸動。
自光復後,宜蘭酒廠也提供了在地人許多的就業機會,許多人大半輩子奉獻在酒廠,亦有一家三代都在酒廠服務,在他們心中,宜蘭酒廠不僅是工作場所,更是像一個老朋友般,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

◎酒文物館
由好幾十年老酒甕所堆砌的酒甕牆是文物館所給人的第一個印象。『甲子蘭酒文物館』,於民國87年在宜蘭酒廠成立。館體本身,建造於西元1935年(民國24年),原是一棟存放物料的倉庫。兩層樓的日治時期老建築,面積雖然不過900平方公尺,建構完成後,卻網羅了酒廠百年的歷史縮影。參觀了甲子蘭酒文物館,也等於縱橫古今地遊賞了百年歷史的宜蘭酒廠。一樓大廳品嚐和洽購酒廠特製的美酒、酒醋和紅麴香腸、酒香冰棒等,沿著木梯上樓可以上二樓展覽室參觀,有細訴著百年老酒廠的歷史走廊,及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教育機會,告訴你製酒流程,還可以了解酒與人類的生活,酒與文化的關係。

民國94年,在礁溪市區打造『紅麴故事館』,並以『紅麴』這個古老的神秘漢方開發系列產品。其中「酒香紅麴香腸」一上市,即造成搶購風潮。「金桔紅麴酒醋」榮獲中華民國第十七屆優良食品評鑑會的金牌獎和最佳包裝設計獎。目前,酒廠以提升紅露酒品質,重塑紅露酒新形象為主題,期盼紅露酒再現風華,「我愛紅露」是生活中另一個保健訴求,讓老祖宗的智慧與養生概念重回我們的生活中。




小故事(關於酒神、酒仙、酒鬼)
●酒神
杜康小時候幫著外公牧羊,一日突遇大雨,他急著趕羊回家,匆忙中把裝著秫米飯的竹筒忘在一棵樹上,過了幾天,杜康再次來到該地牧羊時,發現以前遺落的秫米飯已經變得氣味芬芳,他嚐了一下,覺得甜美可口,這一意外發現,使杜康認識到米飯醱酵的作用,而開始釀酒,杜康也成為華人社會中的『酒神』了。


●酒仙
李白是唐玄宗時的大詩人,酒量甚大,酒興來時,握管作文,萬言立就,皇帝極為欣賞他的才華,拜為供奉翰林,時常宣他入宮,即席揮毫作詩。曾命貴妃為他磨墨,力士為他脫靴,傳為美談。後來酒醉乘船,欲水中撈月,不慎落河。後人稱為詩仙,又稱為『酒仙』。


●酒鬼
鍾馗,唐,終南進士,才華洋溢,皇帝原欲欽點為狀元,可是一見鍾馗奇醜無比、鐵青大臉 、粗黑眉毛、大眼睛、朝天鼻、鐵針似的絡腮鬍,就說什麼也不肯了,鍾馗一口冤氣憋不住,就一頭撞死在大殿柱子。皇帝憐惜他的才華,便封他魂魄為捉鬼大將軍。鍾馗嗜酒如命,千杯不醉,因此又稱為『酒鬼』。

[文史資訊]宜蘭傳藝中心(by志工弘佑&燕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要是為了維護傳統文化所創立的園區,園區內主要展示分為動態和靜態區;動態展示以市街聚落區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園景觀區等之技藝展演活動為主,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戲劇館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之展示為核心。旅客來到這裡可以感受到傳藝中心的傳統文化,「傳統」意味著台灣歷史傳承的意涵,「藝術」是人類對生活的感觸所加以創造、並兼具美感的產物,傳統藝術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基層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能具體呈現該地的風俗民情、思想價值、宗教信仰及食衣住行育樂等現況。這個充滿著濃郁文化氣息的園區是假日很適合全家大小和朋友一同前往的地方。

National Center for Traditional Arts is mainly for maintain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enter area divides into the dynamic display area and the static display area. Dynamic display area contains the city streets, open-air stage, and garden spot. Static display area contains the traditional handcrafts art and some traditional opera music. Tourists come here can feel the traditional art culture .The word ‘tradition’ expresses the idea of passing on history and culture to future generations, while ‘art’ is a creative result of our daily experiences and is a product of beauty.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traditional art usually originated from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people and traditional arts represent a specific way of thinking, different beliefs, cultures and religions that are local to a certain place. This area full of culture is very suitable for family and friends to enjoy together.

=============================================
傳統藝術中心
1.成立緣由:
因為社會快速變化,傳統藝術面臨後繼無人之窘境。於民國八十四年行政院核定後,將原為國建六年計畫中所提列之「籌設東北部民俗技藝園計畫」提升轉型為「傳統藝術中心籌設計畫」,並定位為文建會附屬機構。民國八十五年籌備處成立,並於同年三月二十七日正式掛牌運作,成立迄今,除致力於中心的新建營繕工程外,在面對傳統藝術快速凋零的現實情境考量下,進行各項傳統藝術之調查、採集、整理以及技能之保存、 傳習工作,期於最短時間內,奠定傳承工作的軟硬體基礎工程。九十一年中心在行政院核定下,正式入厝宜蘭園區掛牌運作,並陸續進行一系列開園啟用活動,成為統籌全國性傳統藝術相關業務的專責機構。

2.中心定位:
本中心以傳統藝術之薪傳為首要目標,另為輔助民間力量,拓展傳統之影響層面,厚植地方與民間之參與,宜蘭園區以文化休閒為輔。民國九十年再奉行政院核示,本中心明確定位為「政府機構」,「園區部分業務委外辦理」之政策目標,雙軌併行。


3.空間規劃介紹
(一)行政區宿舍:即行政中心、學員宿舍、藝師住所、交誼廳、員生餐廳等所組成。

(二)傳統藝術傳習區:由戲劇館、曲藝館、傳統工藝傳習所及圖書館所組成。其中戲劇館內包含傳習、排演空間;曲藝館內也提供傳習、研究、教學等空間;體育館亦可兼為戲曲排演空間。

(三)傳統戲曲展演區:戲劇館、曲藝館、展示館及戲劇館、曲藝館間之臨水實驗劇場、戶外廣場等。

(四)傳統工藝推廣區:即展示館、廣孝堂與民意街坊上之傳統工藝坊、童玩坊及文昌祠、廟埕廣場、戲台、傳統小吃坊、黃舉人宅及遊客服務中心等。

(五)景觀體驗區:即南北閘門、溼地、內河道、野外廣場(作為傳統雜技、 民俗體育及大型表演場地)、民俗植栽園(以工藝性植栽為主)、自導性步道與污水處理場等。



4.園區展示介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園區的展示系統分為動態和靜態展示,動態展示以市街聚落區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園景觀區等之技藝展演活動為主,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戲劇館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之展示為核心。


5.傳統藝術概述:
「傳統」意味著歷史傳承的意涵,「藝術」則是人類對生活的感觸所加以創造、並兼具美感的產物,傳統藝術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基層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能具體呈現該地的風俗民情、思想價值、宗教信仰及食衣住行育樂等現況。
傳統藝術紮根於生活,是民間生活藝術之美,先民薪傳文化之源,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表演藝術,如音樂、歌謠、舞蹈、雜技、說唱、小戲、偶戲、大戲等等;二是造形藝術,其重心在工藝類,尤其是傳統手工藝,如雕刻、編織、繪畫、捏塑、剪黏、陶瓷、金工等等,更是傳統藝術中的精華。




6.民俗信仰:
民俗包含以口頭或風俗、實踐等形式流傳下來的傳統,信仰則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依歸。藝術起源於信仰、生活,台灣的傳統藝術自然也與民俗信仰息息相關,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宗教節令、婚喪喜慶與音樂、戲曲的緊密結合,不論是車鼓弄、牛犁陣、牽亡歌陣、宋江陣、獅陣、龍陣、高蹺陣等陣頭表演,或是布袋戲、歌仔戲、客家戲、傀儡戲等戲曲表演,都與廟會活動、神明崇拜、巫術信仰、生命禮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再者,一些靜態的藝術作品創作也與民俗信仰有關,例如民間信仰具體呈現的廟宇建築,其雕龍繪神的木雕石刻、繪畫碑帖等,或是交趾陶、剪黏等裝置藝術,竹藝、燈籠等藝品擺設等,件件樣樣都呈現出濃厚的民俗色彩。





7.小故事
一、台灣藝術的開端:
曾經有一段時間,台灣湧入了不同的文化與不同地點的移民,他們遷移來台灣的同時,也將不同的傳統藝術帶來。在他們適應台灣的環境與氣候時,他們充分的利用台灣的自然資源,如戲曲的文場樂器「椰胡」(殼仔弦)就是取材於台灣盛產的椰樹,還有原住民的編織工藝也充分體現台灣亞熱帶氣候的環境和農漁業時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藝術。其他諸如因氣候所產生的斗笠、蓑衣,自然風土所產生的木雕、石雕、竹編、藤編、陶藝等,產生出的是台灣人生活的藝術。

二、宜蘭縣 歌仔戲:
歌仔戲約在20世紀初誕生於宜蘭。最初原是宜蘭地方的民謠,宜蘭一帶喜歡唱歌的民眾,根據地方山歌加以改編,並吸收車鼓戲的表演方式,開始用簡單的化粧來表演故事,宜蘭人稱之為「本地歌仔」。
歌仔戲的演唱是以台灣民間流傳的歌謠小曲為基礎,演出形式則吸收了中國傳統戲曲的特色,並以台語演出的古裝歌唱劇。這個台灣土生土長的新戲曲,不但具有濃厚的台灣地方色彩,而且融入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生活之中,充分表達了他們的思想感情,故能在短時間內所向披靡,輕易取代前述其他地方戲曲,成為最受台灣民眾歡迎、最能代表台灣的地方戲曲。

創知網區域專題地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創知網區域專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