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富人生
早在五千萬年前,蜜蜂就己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比人類還要早出現,經歷了滄海桑田、環境巨變,許多的生物早因為無法生存而從這個世界上被淘汰或瀕臨滅種,而蜜蜂卻頑強地一代一代生存下,造就了牠種族的延續與發展,生物學家們觀察發現,蜜蜂在早期的化石與現今相比,體型與外觀都沒有很大的改變,這不禁讓人佩服蜜蜂牠強韌的生命力。
古老的人類文明開始,也創造了絢麗的蜜蜂文化,人類從單純的取食蜂蜜開始,進而發現蜜蜂除了帶回蜂蜜,還有許多豐富的食物值得人類取食與利用。例如高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花粉、蜂王專食的蜂王乳、保護巢房的抗菌物質—蜂膠、製作蠟燭或化妝品用的蜂蠟以及蜂毒、蜂蛹…等,幾乎蜜蜂全身上下都是寶,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
時至今日,人們不再只是重覆簡單的取食行為,透過蜜蜂生物學的研究,發展出一套馴養蜜蜂的方式,透過管理可以控制蜂產品產值,甚至靠蜜蜂授粉的能力幫助周邊農業提高產量。蜜蜂本身的可利用性、可觀察研究價值,以及出現於千萬年前的驚人身世,讓牠成為幾個世紀以來百萬種昆蟲中,與果蠅並列為最受學者熱衷研究的昆蟲。
◎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師
工蜂建築巢房是不需要任何精密的測量工具,只憑著自已短小的身體以及驚人的體力,建造出每一個大小相同的六角柱形巢洞,就像整齊劃一的城市,為什麼小蜜蜂們要選擇六角呢? 數學家們研究,六角形除了可以邊對邊互相接合不浪費空間
之外,是比之其他形狀可以最省材料卻建造最大面積的形狀!
生物學家們研究,蜜蜂要興建巢房的原料,是來自於15日齡的青年蜂腹部蠟腺所分泌的一片片蠟鱗,經蜜蜂用口器咀嚼柔軟,再將之一點一點拼揍上去。而蜜蜂如果要分泌蜂蠟必需在蜂蜜充足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平均1公斤的蜂蠟要消耗3.5公斤的蜂蜜,而蜜蜂要採集1公斤的蜂蜜是非常辛苦的,必需以接力的方式繞行地球約8.5~11圈,由此或許可以解釋蜜蜂們為什麼在節省建材及充份利用空間上的堅持了。
古人屈原曾說:「蜂蟻微命,力何固?」蜜蜂與螞蟻生命雖然微小,聚集在一起的力量卻是如此強大, 更令數學家們驚奇的是,蜂蜜放在與地面平行的六角柱狀巢房裡,在地心引力的引力下竟然不會流出來,是不是蜜蜂在蜂巢上動了什麼特別的機關?這些問題讓我們體會到蜜蜂世界的奧妙。
甜甜的蜂蜜是許多人的喜愛,但現在蜂蜜不單單只是拿來食用的甜品,蜂蜜也可以製作成許多具有營養價值的食品,對於人體的身體健康也是也很大的幫助。
而蜜蜂的功用也不只有採蜂蜜,蜜蜂還會將採集到的樹脂物質與其唾液混合後,會產生一種黑褐色像柏油一般的膠狀物質,這膠狀物質就稱為蜂膠。蜂膠「Bee Propolis」,在希臘文中是「都市捍衛者」的意思,因為蜂膠具有蜂巢防禦外來的入侵者及感染病菌擴散的功用。經學者們多年研究分析,蜂膠中含有益人體的物質,是人類保健或醫療上不可或缺的一種天然要素,因此蜂膠也常拿來當作保健身體的食品。
雖然蜂針是蜜蜂用來攻擊敵人的工具,但蜂針其實也可以拿來治病。就像在韓劇大長今當中,長今曾因味覺喪失,而發現蜜蜂的針也可以拿來當做針灸。其實蜂螫治病是一種以毒攻毒之民間療法,將蜂螫與中醫針灸經絡穴位相結合以擴大應用範圍,稱為蜂針療法。
最近宜蘭地區數百萬的蜜蜂消失,學者認為可能和全球氣候的暖化有關,並且希望這一大群蜜蜂的消失只是一件個案,因為這個危機可能滅絕依賴蜜蜂授粉的農作物,將會對生態系有嚴重的影響。
蜜蜂辛勤的工作,為自然界中的花傳播花粉,使植物結出豐碩的果實和種子,促進了植物多樣性的形式和發展,所以我們應努力的保護蜜蜂,為生態作一份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